按Ctrl+D即可收藏中国服务文化网
大漠石窟世之最 陇上江南风光美——陈步峰先生甘肃印象

        

导读:甘肃简称甘或陇古为雍州。甘肃位于中国西北地区,东通陕西,西达新疆,南瞰四川、青海,北扼宁夏、内蒙古,西北端与蒙古接壤。常住人口2492.42万人、生产总值11201亿元。人均44968元。

甘肃简称甘或陇古为雍州。甘肃位于中国西北地区,东通陕西,西达新疆,南瞰四川、青海,北扼宁夏、内蒙古,西北端与蒙古接壤。常住人口2492.42万人、生产总值11201亿元。人均44968元。

甘肃地形呈狭长状,地貌复杂多样,山地、高原、平川、河谷、沙漠、戈壁,四周为群山峻岭所环抱,地势自西南向东北倾斜。甘肃地处黄土高原、青藏高原和内蒙古高原三大高原的交汇地带,气候类型从南向北包括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和高原山地气候四大类型。甘肃文化是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和鲜明的地域特征。甘肃疆域狭长,东西跨度大,文化类型在组成系列上丰富多样。

甘肃历史代表文化为“河陇文化”。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主要有敦煌文化、丝绸之路文化、黄河文化、伏羲文化、红色文化等。

丝绸之路文化包括长城、石窟、汉简、彩陶、青铜器、铜奔马、古遗址、遗书经卷等主要内容。 而甘肃是古代中国通向西方的门户,也是东西方交往的主干道和最活跃的地方之一。古丝绸之路贯穿甘肃境内1600多公里,敦煌、武威、张掖、天水4座城市拥有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的美名;从东向西,大地湾遗址和伏羲、周祖教民渔猎稼穑的故事,以及马家窑彩陶和纵贯河西走廊的长城遗迹、以莫高窟为代表的石窟群落、甘肃出土的6.1万余枚简牍、武威雷台的汉代铜奔马等,都彰显了丝绸之路黄金路段的甘肃文化的底蕴和绚丽

黄河文化甘肃省位于黄河流域的上游,多年来受到了黄河流域的充分滋养,孕育出了丰富的文化,比如新石器时代文化、先秦文化、农耕文化、中医药文化及宗教文化,从而形成了一个丰富又多彩的黄河流域文化体系,同时甘肃也是黄河流域华夏文明的发源地之一。

红色文化甘肃被誉为红军长征途中的“加油站”和转折点,在中国革命史上作出过重大贡献。遍布全省的720余处红色遗址遗迹,记录了甘肃在革命和建设时期发生的许多重大事件和重要活动,这些红色文化资源在党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从陇东到河西,最具代表性的主要有陇东边区、哈达铺会议、榜罗会议、会宁会师、腊子口战役等辉煌灿烂的革命历史文化。从而产生的“长征精神”“会师精神”“南梁精神”“红西路军革命精神”,以及“铁人精神”“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等一大批宝贵的精神财富和优良的革命传统,是陇原儿女的历史铭鉴和精神动力。

历史名人:有人文始祖伏羲,上古之神女娲

中国远古时期部落联盟首领轩辕黄帝,大秦开国之君秦襄公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国家的皇帝秦始皇汉名将李广,平定七国之乱、官拜丞相公孙贺,从大长公主手中救卫青的公孙敖,三国时期蜀汉名将马超,三国时期蜀汉著名军事家姜维,著名军事家,东汉开国功臣马援。唐朝君主李世民,浪漫主义诗人李白

现代名人: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草业科学的奠基人任继周,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95式枪族之父朵英贤,中国工程院院士、新中国骨科奠基人之一葛宝丰,首个横穿南极的中国人、中国科学院院士秦大河,现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纪委书记李希、相声大师马三立、《读者》杂志的创办人胡亚权,著名电影作曲家赵季平。央视主持人:水军益、朱军、李修平、张腾岳、张丽、张莉等。

孩提时代对甘肃的了解,多是唐代诗人王维的诗:王维《使至塞上》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给人一种浩瀚无边、粗狂苍凉、劲拔坚毅之感。再后来了解到张謇、班固、汉武帝和李广、卫青、霍去病等抗击匈奴名将。了解到酒泉、河西走廊、武威、张掖等名城的由来。东汉著名史学家班固编撰的《汉书》记载,西汉大将霍去病击溃斩杀10余万匈奴部队后,汉武帝刘彻为表彰其赫赫战功为他建造了富丽堂皇的宅院府第,霍去病坚辞不就并气概豪壮地说道:“匈奴未灭,何以家为。因此,择机到甘肃看一看是我多年的夙愿。

1996年,建总行在天津组织了“导入cs战略及青年文明号创建现场会暨经验交流会”,建行石家庄分行作为先进单位有幸参会发言介绍经验。在会上我认识了来自甘肃分行的忠厚朴实善学肯钻的车耀星书记,听他介绍了甘肃的风土人情和甘肃行的服务创新,后来我们又一起到哈尔滨和长春、四平建行考察,车耀星书记回去后专门订购了200本我的服务文化专著,原计划邀请我去讲课,后来因为他工作变动而失之交臂。

20012002年,我在建行总行做企业文化项目,我和上海行的周细刚处长所居住的招待所里的所长和厨师都是甘肃人,他们经常做一些甘肃美食、讲一些甘肃的故事,更勾起我前往甘肃的冲动。

(2003年,服务文化专家陈步峰在建行新疆乌鲁木齐分行参观考察“李向党工作站”服务品牌展馆,与李向党深入交谈品牌建设)

2004年6月中旬,我应邀再度到新疆培训咨询。在新疆服务文化高峰论坛上,分享《服务文化建设与服务品牌打造》,论述“李向党工作站”服务品牌和“向党现象”(不仅在建行全面开花、而且在其他行业乃至全国产生反向;不仅金融工委领导给予高度评价,而且中央政治局委员王乐泉专门做批示在全疆推广)的重要意义,高度评价建行新疆区分行的文化自觉使命担当和文化服务贡献。与党的16大代表李向党多次进行沟通。当他得知我有从新疆到敦煌考察的意愿、且行程很紧时,他马上和建行敦煌支行的行长沟通,安排接待(李向党经常应邀作报告,在全国知名度很高、人际关系很广)。

2004年6月24日,我坐上了乌鲁木齐开往敦煌的“红旗列车”,沿途浏览西部风光(途径吐鲁番)。这时在干净的列车上(旅游淡季、卧铺车厢里人不多),飞来几个比内地大好多的苍蝇轮番轰炸,我提醒列车服务员帮助解决一下,没想到在一起聊天的几个服务员却一个劲抱怨:“本来列车很干净,可是有的游客素质低,非要吃零食、开窗户,结果把苍蝇引进来了”。眼看一个多小时,他们还没解决这个问题,我又去催问,没想到一个列车员说,“别太在意,天一黑苍蝇就不飞了。我们这儿的苍蝇拍被顾客那跑了,您将就一下吧”。职业使然使我较起真来。我说:“你们既然是人民列车中的红旗列车,首先是服务优质顾客至上。顾客的需求就是你们的追求,顾客的难题就是你们服务的课题。不要强调客观找借口推三阻四,更不要抱怨客户,关键是履行您的职责,快速反应立刻行动马上解决顾客的问题,保证顾客安静休息。我白天讲了一天课,晚上要休息好,明天在敦煌要有足够的精力参观,我希望你们兑现承诺马上解决”。列车员看我“大有来头”,立即行动起来,迅速找来苍蝇拍把苍蝇消灭了。我睡意全无,马上打开电脑写了一篇文章“苍蝇究竟是谁放进来的”。没想到通过邮箱发出后,几家报刊都给刊登了。

6月25日早7点,我到达敦煌,敦煌建行的同志计划很周密,上午陪我参观鸣沙山月牙泉,下午参观莫高窟壁画。

敦煌是由酒泉市代管的县级市,位于河西走廊的最西端,地处甘肃、青海、新疆三省(区)的交汇处,是丝绸之路的节点城市,以“敦煌石窟”、“敦煌壁画”闻名天下,是世界遗产莫高窟和汉长城边陲玉门关、阳关的所在地,为甘肃省四大绿洲之一。敦煌鸣沙山月牙泉景区,被誉为“塞外风光之一绝”。鸣沙山东起莫高窟,西至党河口,东西绵延40公里,南北宽约20公里,主峰海拔1715米。山体由红、黄、绿、黑、白、五色细沙堆积而成;携带沙质较多的西风和北风在这里受到山体的阻拦,使风中的沙粒沉降下来,久而久之便形成了鸣沙山。在风力作用下,鸣沙山“经宿风吹,辙复如旧”,总是保持着一定的高度和不变的形态。千百年来鸣沙山依旧巍然屹立,鸣沙之声仍然不绝于耳。

月牙泉是环抱在鸣沙山中的一湾清泉,形如玄月,故名“月牙泉”。月牙泉东西长242米。月牙泉是在具备松散的地质结构, 低洼的地形条件和区域性地下水位较高的条件下形成的,而构造运动、流水及风力地质作用是月牙泉形成的内在和外在动力条件。尽管星转斗移,风啸沙鸣,月牙泉依然碧水粼粼,宛若明镜。沙水共生,山泉相依,成就了“沙漠第一泉”这一世界奇观

月牙泉地处鸣沙山的环抱之中,因形状酷似一弯新月而得名。

在一望无际的沙漠里,我骑了一会矮马、又尝试着骑了一下高大的骆驼,然后开始滑沙,在这儿滑沙不同于他出,向下滑是能听到风沙之声。虽然玩得痛快、感觉不错,但在中午洗脸时,洗了几遍也洗不净沙子,只得脱衣服洗澡,才勉强把沙子洗净,但衣服上的沙子就只能穿在身上了,我这才体会到“沙子是无孔不入”,也体会到,在这里长期生活的人们真不容易。由于风沙的“摧残”,他们的皮肤都很粗糙、但身体很壮实。

下午我们去了仰慕已久的莫高窟。莫高窟的开凿从十六国时期至元代,前后延续约1000年,这在中国石窟中绝无仅有。它既是中国古代文明的一个璀璨的艺术宝库,也是古代丝绸之路上曾经发生过的不同文明之间对话和交流的重要见证。莫高窟现有洞窟735个,保存壁画4.5万多平方米,彩塑2400余尊,唐宋木构窟檐5座,是中国石窟艺术发展演变的一个缩影,在石窟艺术中享有崇高的历史地位。窟内绘、塑佛像及佛典内容,为佛徒修行、观像、礼拜处所。敦煌石窟是建筑、雕塑、壁画三者结合的立体艺术。 洞窟分南北两区:南区492个洞窟是莫高窟礼佛活动的场所,北区243个洞窟主要是僧人和工匠的居住地,内有修行和生活设施土炕坑、烟道、壁龛、灯台等,但多无彩塑和壁画。

敦煌文化是集建筑艺术、彩塑艺术、壁画艺术、佛教文化于一身,历史文化底蕴厚重,文化博大精深。敦煌文化是多民族文化,中西文化的集成及交融的结果,吸收世界各种文化而形成的世界文化。也是世界现存规模最大、延续时间最长、内容最丰富、保存最完整的艺术宝库,是世界文明长河中的一颗璀璨明珠,也是研究中国民族政治、经济、军事、文化、艺术的珍贵史料。

傍晚,下班后的建行员工集中在一起,听我讲服务文化、服务创新和建行的文化亮点服务优势。

6月25日晚8点钟我赶往敦煌机场,发现机场冷冷清清,只有一架东航的飞机孤零零的在那趴着。我担心有变影响计划中的行程,忙去询问。机场的服务员告诉我,一切照计划办,您准时登机即可。到了飞机上,诺大的1百多座位的飞机上只有我们两个乘客和4名东航的乘务员。我这次意外的享受到了乘坐“包机”的待遇。晚上11点飞机准时到达兰州机场,建行天水分行的同志早已捧着鲜花和“欢迎陈步峰教授到天水指导”的醒目标牌恭候多时。他们接上我,一路狂奔4个多小时到达天水市,安排我住上了总统套间。一向生活简朴我觉得这太奢侈浪费了,给对方造成不必要的负担,要求换一间小一点的,但他们坚持不变。

大约睡了1个多小时,起床后看到建行的李行长(我和李行长是电话中的故交,认识多年,很谈得来,他对服务文化有独到见解,他率领的天水分行是建行文化建设先进单位)一行人已等候在门前,我们用过早餐后,开始了第一天的天水之行。

在天水沿途观光,使我很震撼,没想到这里根本没有“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一丝镜像,全是青山绿水、郁郁葱葱、鸟语花香,好像来到了江南水乡,我不由得脱口而出: “天河注水别洞天、鸟语花香绿盎然、潺潺流水惹人醉、陇上风光赛江南。”

天水市,古称秦州、上邽,人口295万。天水市因“天河注水”的传说而得名,拥有约8千年的文明史,具有伏羲文化、大地湾文化、秦早期文化、麦积山石窟文化和三国古战场文化为代表的“五大文化”。 天水市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共有旅游景区景点228处。

大地湾文化是华夏先民在黄河流域创造的古老文明,是华夏文明的来源之一,中国新石器时代发现的最早的遗址。位于甘肃省天水市秦安县城东北45千米处的五营乡邵店村。是黄河中游最早也是延续时间最长的旧石器文化和新石器时代文化,存在于约距今4800至60000年。先秦文化。天水是秦国的发祥地,秦人先祖赢非子在此牧马有功,于公元前890年被周孝王封邑于秦亭,即今天水一带,经二百多年的发展壮大,于公元前762年东迁陕西关中一带,开始了统一六国的步伐。秦人在统一六国的过程中,于公元前688年在天水市的清水、甘谷两地建立了邽县和冀县,这是中国历史上建城设县最早的县。秦国早期文化遗存主要集中在甘肃天水一带。有意思的是,我的故乡也是千年古城也叫冀县,因此在天水更有亲切感。

三国文化,三国时期,魏、蜀、吴三国割据称雄,因天水市战略地位的重要,一些帝王将相,军事首领在这里演出了一幕幕威武雄壮的历史活剧,诸葛亮六出祁山、失街亭、收姜维等故事,都发生在天水。街亭位于天水市秦州区东北100千米处的秦安县陇城镇,出土有“乱骨堆”、“大营”、“常营”、“万人坟”等战争遗存,并有弩机、马刺等遗物。境内有街亭、天水关、木门道、诸葛军垒等三国古战场遗址多处。在这里,我不由自主地吟唱起申凤梅的越调《智收姜维》的经典唱段。

此次行程重点是考察石窟文化和伏羲文化。

原来想,我已看过敦煌石窟,这里的石窟就不用看了,但天水建行副行长老周坚持说,这里的石窟与敦煌迥然不同。还真是:“不看不知道,一看真奇妙。不看麦积山,那可后悔了”。

中国四大石窟之一的麦积山石窟,因该山状如堆积的麦垛而得名,位于天水东南约30千米山中。石窟始建于后秦(384年―417年),大兴于北魏明元帝、太武帝时期,孝文帝太和元年(477年)后又有所发展。西魏文帝元宝炬皇后乙弗氏(乙弗皇后)死后,在这里开凿麦积崖为龛而埋葬。北周的保定、天和年间(561年―572年),秦州大都督李允信为亡父建造七佛阁。隋文帝仁寿元年(601年)在麦积山建塔“敕葬神尼舍利”,后经唐、五代、宋、元、明、清各代不断的开凿扩建,成为中国著名石窟群之一。有意思的是,整个石窟好像是悬空寺又像是一个宝塔和盘山公路,依山而建层层相连,无不惊叹古人的智慧和技艺。

有趣的是麦积山石窟的佛像大多是面带微笑的。给人以祥和预约开心快乐之感。133窟是麦积山石窟内部空间最大、精珍品最多、内容也最丰富的一个洞窟,在窟的正壁主佛的左面,静静地站立着一个看上去年龄不过十二三岁的小沙弥(小和尚),专家们考证,这是北魏时期(公元386534年)最具特色的代表作品之,当然,也是我每一次观瞻都最吸引眼球的作品之一。据说,这个小沙弥实际上塑的是释迦牟尼佛十大弟子之一的阿难。在佛陀的十大弟子中,要数阿难年纪最轻,仪容极俊秀庄严,记忆力最强,连文殊菩萨都赞叹他“相如秋满月,眼似青莲华,佛法如大海,流入阿难心”。这样的赞誉之词出自文殊菩萨的口实属不易。的确,叫小沙弥也好,称阿难也罢,看上去他无疑就是个聪颖过人的人,他悟透红尘,看透人生,从而始终保持那份善良的心情和真实的表情。我想,每个凡人只要静下心来去仔细观瞻他在麦积山的容颜的时候,是一定会为之感动、为之沉思的,多少深浅而已。他那充满稚气的脸上,总是挂着人类有史以来一尘不染的微笑,一旦走近他,说不定在某一瞬间你突然会发现曾经的自己,浮动生命在幼稚时期的美好回忆。我们要感谢古代的艺术家们,是他们用智慧和双手,把人类的本真与常识毫无保留地镌刻在了这位小沙弥的脸上和心中。在从麦积山回来的许多夜晚我曾这样想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人在小沙弥的像前总是由衷地发出赞叹与依恋,这不就是柔软的幼年之心还在有着原本还未冷却的一点温度吗?人类都能像小沙弥那样始终保持那颗无垢的童心,一个微笑一千年,该是多么的美好……。尤其是,这个面带微笑的小沙弥,特别象朱镕基总理,导游告诉我们,当年朱镕基考察此地时,也不禁哑然失笑,被新华社记者抓拍,听说这张照片得了一等奖。因为一向不苟言笑的朱总理的大笑的照片实在难得。

下午,我们重点考察了伏羲文化(这也是我研究的课题)。七千多年前出现的伏羲文化是中华文化与文明的源头。伏羲文化是中华民族根文化的本源。伏羲氏主要成就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成就。物质文明成就:结网罟,兴渔猎;豢育牲畜,发展牧业;作历度,兴农业;钻木取火,养蚕化布,建造屋庐,进化生活。而精神文明成就有创立龙文化,奠创中华传统文化之根;创立八卦学说,肇启华夏文明之源;制瑟作乐,开中国音乐艺术之先河;造书契,开中国文字之先河;始制嫁娶,促进了人类自身进化的进程。

伏羲庙,原名太昊宫,俗称人宗庙,位于甘肃省天水市秦州区伏羲路110号,是中国西北地区著名古建筑群之一,始建于明成化十九年至二十年间(1483~1484年),为中国规模最大的伏羲祭祀建筑群。伏羲庙占地面积13000平方米,院落重重相套,四进四院,宏阔幽深。由于伏羲是古史传说中的第一代帝王,因此建筑群呈宫殿式建筑模式,整个建筑群坐北朝南,牌坊、大门、仪门、先天殿、太极殿沿纵轴线依次排列,层层推进,庄严雄伟。伏羲庙对于研究中国远古历史、探讨明代建筑艺术、考察天水地方民俗风情等,有着重要的实物资料价值。 伏羲庙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天水人民十分重视伏羲文化,专门在伏羲庙前建造了伏羲一条街。

这里香火很旺车水马龙。看到此,我不禁感叹。伏羲出生在天水,成功成就在河北新乐,退休到河南淮阳。而天水与淮阳都把祭奠朝圣伏羲作为国家级的行为、规格高气魄大内容实。而本该最火的新乐市的伏羲台朝圣却车前冷落人马稀。每次活动大都局限于县里的规模。2017年4月13日中国服务文化网专门邀请了50多名省内外专家企业家,组织策划了“打造伏羲文化旅游品牌研讨会”《群贤毕至 为打造伏羲文化旅游品牌献计; 融文聚智 为文化强省建设助力添彩》,发出了“打造伏羲文化品牌是我们的使命担当”的呼喊。

晚上,建行天水分行组织全体员工和部分政府领导与客户缘聚到政府大礼堂听我讲《服务文化决胜未来》。近千人的会场秩序井然,大家不顾一天工作的疲劳、忍饥挨饿,坚持2个多小时,虔诚听讲认真记录,令我十分感动。我在讲课后一再致敬鞠躬致谢。因为,在这里,我看到了建行天水分行的素质士气与服务文化信仰。

后来,他们又安排我参观了其他景点。因为,全程安排了照相摄像,还特地为我制作了光盘《陈步峰教授天水行》作为厚礼送给我(这在当时十分稀罕)。我为他们的热情爱心与用心用情用智的感动服务而感动钦佩。

2004年6月的天水之行是学习之旅,更是感动之旅、快乐之旅、收获之旅。天水是一个来了不想走的有味道有回味的美丽城市。这也成为我在全国培训咨询服务文化和组织70余场研讨会中,经常列举的经典案例。

2010年8月,我应邀奔赴武威电力培训服务文化。

从兰州往武威行车的路上,一路往西北走去,看到的是植被稀少的“黄土高坡”,司机告诉我,这一带吃水贵如油,常年干旱缺水,用水靠买,因此,洗脸后的水存起来洗衣服,洗了衣服涮抹布墩布,然后有计划的冲马桶。我在想,现在城里人浪费用水现象十分严重,一个家庭一天就要用一吨左右的水,他们应该到这里体会一下,肯定会节约用水。我也体会到,难怪总有沙尘暴,在这里沙全是裸露的黄沙黄土,不刮沙尘暴才怪呢。(现在不知道改造的如何了)。

武威电力具有高度的文化自觉和使命担当,能把服务创新和建设服务文化当作事业来做、当作经营战略来抓,在服务创新方面走在了行业的前面。营销部和人力资源部对这次培训十分重视,精心策划了为其4天的“供电服务文化暨优质服务技能提升培训班”。对聘请的老师经过精挑细选,对安排的课程多次沟通斟酌,对学员进行反复动员和总结讲评。因此,讲课时大家热情很高、互动性强、发言很踊跃、分享很积极,讲课效益好。

中国服务文化网总服务师、服务文化开创者陈步峰教授分享了服务和服务文化的内涵外延、建设服务文化、打造服务品牌的意义和基本路径、服务创新的方法内容、用心用情用智以及个性化、人性化、全程化服务乃至星级服务品牌服务的内涵外延,分享了电力和其他行业的服务创新的经典案例。强调垄断行业建设服务文化、实施服务创新、重塑社会形象、促进社会进步的重要意义。大家反应,陈步峰先生讲课观念超前、深入浅出、生动鲜活、有道有料、可学可做且令人思考开拓视野。

(优秀学员王晓燕分享培训感悟)

(国家电网武威分公司营销部总经理张龙基和人力资源部主任张良勇作总结讲评)

武威电力张龙基总经理专门安排陈步峰先生考察了武威文化。

武威市简称“武”或“凉”,古称凉州、姑臧、雍州,地处中国西北地区,甘肃省中部,河西走廊东端,东接兰州、南靠西宁、北临银川和内蒙古、西接金昌和张掖,全市常住人口144.51万人。武威市历史悠久,早在四、五千年前,就有戎、月氏、乌孙等北方民族聚族而居。自汉武帝派骠骑将军霍去病远征河西,击败匈奴,彰显大汉帝国的“武功军威”命名武威。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甘肃段重要节点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武威名胜古迹众多,自然景观与历史文化交相辉映,先后被命名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和中国葡萄酒城。因武威地处古丝绸之路要冲,是古代中原与西域的经济枢纽,中原文化和西域文化的融汇传播之地,丝绸之路西段的要隘,中外商人云集的都会,历代王朝都曾在武威设郡置府。有雷台汉墓、举世无双的西夏碑、天梯山石窟、凉州会盟纪念馆、武威文庙、瑞安堡等名胜古迹。

我们先后参观了白塔寺和雷台汉墓、文庙。白塔寺因公元1247年西藏萨迦派宗教领袖萨迦班智达与蒙古汗国皇子、西路军统帅阔端在白塔寺进行“凉州会谈”,并颁发《萨迦班智达致蕃人书》,成为西藏正式纳入中国版图的历史见证地。雷台汉墓因雷台汉墓出土中国旅游标志马踏飞燕闻名,1983年被公布为甘肃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主要景点有汉式大门、音乐喷泉、汉代风格大型浮雕、四神图腾柱、整体放大6倍的99件铜车马仪仗俑阵列、汉墓、雷台观、汉文化展览馆等。

专门品尝了当地名吃三套车、凉面和凉州大月饼。凉州三套车,是指凉州行面、腊肉、冰糖圆枣茯茶,为大众化的美食,被称为凉州快餐。凉州凉面的制作是用精粉兑蓬灰(一种绿色食用碱),掺入少量的清油,反复揉揣,揉好后要“饧”三四个小时,然后根据需要拉成各种形状,或细、或粗、或宽等。煮好,放进凉水激两遍,然后用清油“拌”两遍。

返程时,我又在兰州做了短暂停留。考察了兰州文化。兰州为甘肃省省会,享有“丝路重镇”、“黄河明珠”、“西部夏宫”、“水车之都”、“瓜果名城”等美誉

如果你问一个兰州人,兰州有什么,他们会谦逊的告诉你:一条河、一碗面、一本书、一座城而已。“三个一”彰显了兰州的独特魅力。

“一条母亲河”。日日夜夜、经流不息流向远方的黄河水,使兰州成为一座唯一的黄河水纵观全城的“有性格”的城市,那滚滚浊浪和阵阵涛声,不仅养育了兰州一方水土,也造就了兰州人豪爽、粗犷的性格,这座城市也因为拥有黄河而愈发地温暖、生机勃勃。

“一碗牛肉面”走遍全国。在一个粗瓷大碗里,满满地盛着汤和面,上面漂着一层红红的辣椒油,几片青萝卜,一小撮绿绿的香菜和蒜苗,里面还有十几颗手指肚大小的牛肉丁,散发着诱人的香气.这碗面的色香味产生的是一种绝对的诱惑和震撼,留下的也将是永久的记忆。相传,牛肉面是清末光绪年间,一个叫马保子的回民厨师所创制的面食,一碗刚好盛一根面条,这面条不仅光滑爽口,味道鲜美,而且外观也很别致。当地人们描述它是一红、二绿、三白、四黄、五清,即:辣椒油红,汤上漂着鲜绿的香菜和蒜苗,几片白萝卜杂于红绿之中显得纯白,面条光亮透黄,牛肉汤虽系十几种调料配制,但却清如白水。兰州牛肉面被誉为“中华第一面”成为兰州具有知名度和影响力的产品,是兰州的代名词。

一本《读者》发行量稳居亚洲期刊排名第一。试问谁不曾读过《读者》,我们多少次被这些故事感动,拓展我们的精神世界。只是谁也不曾料到世界综合性期刊排名第四的书,它的编辑总部就在兰州。

(国家电网武威分公司营销部优质服务管理专责张龙基和人力资源部主任张良永作总结讲评)

附:服务文化传播30年掠影

注:感谢《企业文明》《中外企业文化》《经营管理者》《公关世界》《企业文化》《中国有色金属》、《金融研究》《服务文化20年》《服务文化采风》《太行风韵》《健康中国民艺重生》《西河神韵服务文化》《年画文化乡村振兴》《杂技英豪民艺重生》经济日报、工人日报、中国青年报、中国电力报、中国冶金报、河北经济报、石家庄日报等报刊、服务文化专著《服务文化决胜未来》《快乐服务的美德智慧》《成败大扫描》《服务力为王》和中国网、中红网、中国服务文化网、北京碧虚网、戏剧传媒、燕赵之恋、文化与传承等媒体对服务文化建设的关注支持。